本鋼今日要聞
行業資訊
采暖季限產,對煤焦市場影響幾何?
  11月15日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部分鋼鐵企業采暖季限產措施全面實施,此舉對煤焦市場將產生什么影響,成為時下鋼鐵原料領域的一大關注熱點。
  業內人士接受《中國冶金報》記者采訪時說,采暖季鋼鐵企業限產或錯峰生產,對焦煤、焦炭市場的直接影響是焦煤、焦炭的需求降低。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~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方案》)明確,京津冀及周邊“2+26”城市中部分行業限產或錯峰生產,鋼鐵企業首當其沖。如邯鄲、唐山、石家莊、安陽等地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%,以高爐生產能力為主,采用企業實際用電量核實;其他地區根據實際情況限產20%~50%。高爐限產,生鐵產量下降,焦炭需求將減少。據統計,采暖季鋼廠生鐵產量減少約3500萬噸,焦炭需求減少約1750萬噸。
  最嚴采暖季限產來了
  由環保部、發改委、工信部等多部委及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省市共同印發的《行動方案》,在11月15日正式實施。此次采暖季限產實施的時間之長、區域之廣、力度之大、措施之嚴、影響之深,堪稱最嚴的采暖季限產,對焦煤、焦炭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。 
  此次采暖季限產時間長、區域廣。“2+26”城市中石家莊、唐山、邯鄲、安陽等重點城市,采暖季限產從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,長達4個月,而有些地區,在9月、10月份,因當地空氣污染嚴重,鋼鐵企業已經開始限產。四川提出今年10月至明年3月期間,堅決打好“藍天保衛戰”;江蘇則在10月25日啟動全省秋冬季節大氣污染防治交叉互查,互查持續至2018年3月31日。此外,陜西、山西、山東等地也分別從11月起實施工業企業錯峰生產,持續到明年3月中旬或月底。 
  此次采暖季限產監管、處罰嚴。環保部等10部委開啟了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“攻堅行動”,打出“1+6”組合拳,實施車輪式督查,102個巡查組已奔赴各市,強化責任追究。11月5日,河北省環保廳督查發現:河北榮信鋼鐵有限公司、遷安軋一鋼鐵集團有限公司、遷安市九江煤炭儲運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均處于生產狀態,對于執法組上一輪檢查發現問題未落實整改到位,依舊處于違法排污狀態。對此,執法組立即對這三家企業現場制作筆錄,并啟動按日計罰程序。 
  采暖季限產,煤、焦需求將下降
  采暖季鋼廠限產,年終鋼企檢修停產,高爐開工率下降,將導致焦煤、焦炭需求下降。11月15日,河北唐山地區164座高爐中共77座高爐檢修,容積為58370立方米,占總容積的38.67%;開工率為61.33%,較前期下降20.87%。10月份,整個鋼鐵行業的粗鋼、生鐵和鋼材產量已經呈現下降態勢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10月份國內粗鋼、生鐵和鋼材日均產量分別為233.42萬噸、193.61萬噸和296.1萬噸,較9月份日均產量分別下降2.51%、2.55%和5.06%。預計在整個采暖季,鋼鐵業的產量將會繼續下降,焦煤、焦炭市場的需求將“有減難增”。 
  采暖季限產,焦化企業的產量將減少,焦炭市場供給將進一步下降。業內人士向《中國冶金報》記者介紹,焦企限產要求是延長結焦時間至36小時或48小時,部分環保不合格的實行燜爐或停產。其中,邯鄲、安陽地區的焦化企業10月份就開始限產。進入供暖季之后,國內不僅“2+26”城市環保限產嚴格,非“2+26”城市環保也十分嚴格,如江蘇徐州地區限產比例為50%~70%,部分焦企已經嚴格執行,全部延長結焦時間。山西臨汾地區不在限產城市范圍,但當地政府要求限產。目前,臨汾地區多數焦企限產力度在50%,或超過50%。
 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,采暖季焦化企業因限產、停產,對焦企焦炭產量的影響約為1400萬噸~1800萬噸。實際上,10月份焦炭產量已在下降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10月份,國內規模以上焦化企業的焦炭產量為3479萬噸,同比下降12.6%;1月~10月份,國內規模以上焦化企業的焦炭產量為36476萬噸,同比下降1.6%。預計在采暖季限產期間,焦化企業的產量將會繼續減少。焦炭市場供給下降,有利于焦炭價格的止跌企穩。
  采暖季限產,對鋼材市場的影響同樣波及焦煤、焦炭市場。此次采暖季限產,不僅僅鋼鐵、焦炭、焦煤業受到影響,建筑業,鑄造業等行業也將限產,使鋼材市場需求減少,直接波及焦炭、焦煤市場。 
  一些地區對建材行業全面實施錯峰生產。武漢市在11月8日緊急采取重污染天氣應對管控措施,協調部分重污染行業錯峰或降低生產,同時采取工地停工、渣土停運、加強路面保潔等措施。武漢市還要求全市各類拆除工地、建設工地全面停止施工作業(搶修、搶險工程除外),全市全面停止渣土運輸作業和混凝土攪拌站生產作業。石家莊、唐山、邯鄲、安陽等重點城市,水泥、磚瓦窯、陶瓷、石膏板等建材行業采暖季全部實施停產。業內人士統計,采暖季預計建筑鋼材需求量將減少1000萬噸以上。因而鋼廠在焦煤、焦炭等鋼鐵原料采購上,可能將控制采購量,壓低采購價。
中國冶金報-中國鋼鐵新聞
2017-11-22